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有效性及空间效应——来自交通运输部门的经验证据
2025年3期
作者: 曾庆华1,何凌云2
作者单位: 1.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
交通运输部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为探讨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是否对交通运输部门产生节能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以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为切入点,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评估该制度对交通运输业的节能效果。研究发现:①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实施降低了交通能源消耗总量,但由于各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节能效果呈现异质性。②浙江的用能权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交通能源消耗总量,使其交通能源消耗总量较合成值降低了20.23%,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③从空间滞后系数来看,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实施对邻近地区的交通能源消耗总量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④从中国用能权交易制度政策变量的空间滞后项来看,在距离权重矩阵下,若相邻地区是试点地区,则会降低已有试点地区的交通能源消耗总量,这可能是由于试点地区的节能效果对相邻地区形成了示范效应;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如果与已有试点地区经济互动程度较高的地区是试点地区,则会增加已有试点地区的交通能源消耗总量,这可能是由于“逐底竞争”策略的互动所致。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用能权交易制度,将有助于加快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交通能源消耗;用能权交易制度;合成控制法;空间杜宾模型;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