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实施的用地困境及其纾解

2022年12期  
作者: 刘明明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摘要:

    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背景下,如何保障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的用地需求是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实施尚面临国土空间约束、土地利用冲突、生态环境约束、邻避效应等多重困境。在中东部地区,国土空间约束主要表现为可再生能源用地的来源稀少,应当重点通过国土空间的立体化开发以及污染地块和矿山废弃地的再利用拓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的用地来源。在西部地区,虽然有较大面积的未利用地,但囿于生态保护红线约束或电网、储能等基础设施薄弱,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用地的有效供给尚显不足,应当重点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规划区制度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之间的协同。风能、光伏和太阳能热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为避免或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应当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协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能源等主管部门相互协作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管理体制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管理机制。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可能给社区居民带来噪声、采光、景观、开放空间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进而产生邻避效应。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邻避效应的治理需科学制定标准,规制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周边居民的不利影响;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公众参与机制,尊重利益相关者;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惠益分享机制,以共赢破解邻避难题。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国土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冲突;邻避效应

浏览次数: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