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应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治理双体系建设——雄安新区气候风险适应模式[浏览次数128]
李国庆,李紫昂,邢开成雄安新区所在白洋淀地区历史上有着多次重大暴雨洪涝记载,未来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重度雾霾等极端气候事件增长趋势导致潜在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城市建设成为确保新区千年大计的基本任务。建立应对极端气候风险的智能技术应灾和智慧社会应灾“双体系”,是韧性城市治理的基本途径。该研究以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为例,在评估和分析未来极端气候风险对雄安的潜在影响基础上,从复杂系统...
-
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雄安新区雨洪管理模式[浏览次数122]
邢开成,贾桂梅,刘咪咪,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风险与挑战,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绿色的社会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先进理念,为高标准规划建设的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方向,为雨洪管理模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场景。文中介绍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梳理了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原则和实施途径,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导致极端...
-
系统韧性视角下雄安新区适应性雨洪管理策略[浏览次数131]
盛广耀城市雨洪韧性是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雄安新区建设面临更加复杂的水系统问题,需要以系统韧性的思维来构建适应未来内外环境变化的韧性雨洪系统。该研究提出系统韧性的概念,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韧性理论联系起来,作为分析城市雨洪韧性的理论框架,把城市雨洪系统视为由水系空间、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
-
气候变化背景下雄安新区雾霾事件的日常生活影响与适应策略[浏览次数119]
范叶超,刘俊言,薛珂凝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应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受多重因素影响,雄安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历来十分突出,其所在的京津冀地区也是中国雾霾事件多发区域。雄安新区设立后,在超常规大气治理下,近年来新区雾霾污染问题有所缓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质量的惩罚效应逐渐显现,加上大规模城市建设,未来雄安新区雾霾事件的发生概率仍然存在。雾霾事件直接扰动日常实践再生产的主...
-
基于SFA-CKC模型评估中国碳排放效率[浏览次数86]
李振冉,宋妍,岳倩,等当前,碳排放效率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造前沿面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TFP)来刻画,但是该模型忽略了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的典型事实。针对这个问题,该研究基于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构造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CKC),并借助该模型,使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计算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进而分析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指出SFA?CK...
-
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浏览次数91]
孟宏玮,赵华平,张所地构建了中国2010—2019年分城市的土地供给结构错配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策略互动形式。东部地区的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指数最低,东北地区的城市土地供给结构错配指数最高,并且居住用地供给错配、工业用地供给错配和商业服务业用...
-
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浏览次数88]
王奕淇,段洋洲该研究依据Copeland?Taylor构建的贸易环境效应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影响碳排放的作用机理进行阐释,然后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双向FDI与碳排放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Han?Phillips广义矩估计方法测度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其影响机制,最后进一步通过对空间模型求偏微分考察其空间...
-
社会信任对环境规制碳减排效果的影响——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浏览次数88]
杨友才,牛晓童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各项相互关联的分制度组成的。一项制度所发挥的效果会受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制度协调性影响,当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大时,制度的实施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非正式制度会影响正式制度环境规制的实施效果,但鲜有文献研究社会信任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基于此,文中选取2010—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
-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居民低碳素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浏览次数86]
李爽,王劲文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着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文章首先对低碳试点政策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机制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一方面从供给端出发,通过增加研发补助、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直接支持;另一方面从需求端发力,通过提升居民低碳素养来增加低碳产品需求,进而促进企业绿色...
-
万家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浏览次数85]
赖小东,詹伟灵万家企业节能减排政策是实现“十二五”能耗和碳减排约束性指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节能减排政策。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基于万家企业政策这一外生冲击,采用2004—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计数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研究万家企业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