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服务
  •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发展与完善[浏览次数190]
    黄承梁1,安黎哲2,沈满洪3

    学习践行、学理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也要科学把握它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式确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思想渊源、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内在继承性和一致性。习近平于...

  • 适宜碳排放双控的生产与消费侧管理目标研究[浏览次数140]
    张洋,薛志峰,胡姗,江亿

    中国的碳排放控制目标逐渐从强度控制升级为总量和强度双控。如何科学合理开展碳排放双控工作尤其是协调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减碳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生产与消费是经济活动以及碳排放产生过程中的一对核心驱动力,为更好地协调减排与发展,减排工作应从两侧同时入手进行“生产侧与消费侧双控”。围绕生产、消费两侧适宜的减碳行动以及管理目标,该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①以经济...

  • “电-碳-证”市场交易决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优化[浏览次数180]
    王浩然1,冯天天1,2,李晏1,孔佳洁1

    在电力市场中实施多重清洁低碳政策可能导致不同政策在实施时存在冗余甚至相互冲突,电力市场、碳交易市场和绿证市场的协同将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电力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多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不明确。因此,该研究从市场主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视角分析了“电-碳-证”的交互关系,利用多主体博弈理论构建了包含碳配额买方和卖方火力发电商、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电网企业、积极...

  • 碳核查合谋行为的奖惩动态性与时滞性研究[浏览次数160]
    董雨1,2,刘佳旭1,韦玉婷1,袁雪1

    在当前全球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立一个高效且可信的碳市场对于促进碳排放减少至关重要。为保障碳市场运行中碳排放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中国政府借鉴国际碳核查运行机制,采取了一套监测(monitoring,M)、报告(reporting,R)、核查(verification,V),即MRV体系,其核心是地方政府引入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碳排放报告进行...

  • 能源产能空间集聚的碳排放效应[浏览次数109]
    于向宇1,方冉2,吴步尘3,李跃1,4

    能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其空间布局势必对区域碳排放产生影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中国能源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矛盾日益突出,探究能源产能空间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成为必要。基于200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能源产能空间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开展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基于交互效应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和新...

  •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QCA的组态路径分析[浏览次数107]
    孙慧1,2,杨泽东1,2,夏学超1,2,祝树森3,张学峰1,2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碳减排的关键战略。该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模型(fsQCA模型),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碳减排的协同机制。研究发现:①创新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创新资源(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投入强度)和创新环境(数字金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 科技金融政策对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浏览次数120]
    巩艳红,肖昱玲

    碳中和技术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面临巨额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科技金融政策能否助力碳中和技术创新,现有研究尚无确定答案。该研究以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低碳技术、零碳技术以及负碳技术3个方面综合衡量碳中和技术创新,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科技金融政策对...

  • 新质生产力、供应链深度数字化与企业碳绩效[浏览次数111]
    张尧1,2,于丽洁3,王元彬4,冯冬发1,2

    该研究聚焦关键数字技术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基于2008—2022年上市公司和供业链中小企业的匹配数据,采用5G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方法,实证检验了5G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并从供应链深度数字化的新视角展开多角度的机制分析。实证结果显示:①有别于一般数字技术创新,关键数字技术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企业自身碳绩效提升具有更强效能,且通过了交错DID、工具变量和机器学...

  •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浏览次数113]
    陈洪波1,杨来2

    氢能在中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难以完全电气化的钢铁、水泥、化工、航空、海运等行业的零碳转型尤为关键。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已被纳入国家战略,然而,由于制氢技术多种多样,各种制氢技术的经济成本和碳排放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如何选择一条兼顾碳减排有效性和成本有效性的路径,仍需要深入研究。该研究构建了基于不同制氢技术的碳减排成本有效...

  • 环境信用制度选择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浏览次数108]
    陈海盛1,2,沈满洪1,3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用制度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拥有强制型、选择型、引导型的制度工具。为推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信用制度选择面临困境。该研究基于2003—2021年数据,理论探讨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因素,分别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绿色信贷指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实施构建环境信用监管制度、绿色信贷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

共有1372条记录 第1/138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