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盘点
2024年12月9日,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承办的第七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造魅力故乡论坛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发布会在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圆满举办。来自国际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两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00 开场

青年代表李易珏分享了参与中国人居印象故事采编的感想以及对再造魅力故乡的思考。
01 嘉宾致辞
主持人: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 翟军

|
张宏伟 |
枣庄市委书记
张宏伟书记向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介绍了枣庄市近年来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的工作成效。张宏伟书记提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吸收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结合枣庄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枣庄范例。

|
王随莲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工商联主席、山东省总商会会长
王随莲副主任对论坛举办和蓝皮书发布表示了祝贺,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对山东省及枣庄市的支持表示了感谢。王随莲副主任表示,山东省重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支持枣庄市积极围绕乡村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模式,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期待通过论坛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山东省愿意积极融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网络,与国际组织、研究机构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
张振山 |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
张振山主任对《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的发布祝贺表示了祝贺。张振山主任表示,再造魅力故乡论坛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展现了对我国履行全球目标的责任和坚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各方智慧,促进经验分享,对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的落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人居署愿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和优势,共同推动创新示范区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11,促进中国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
张 季 |
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张季理事长表示,再造魅力故乡等系列活动为凝聚各方智慧、促进经验交流、推动实践创新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为切入点,不仅为国内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期望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携手,基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积极搭建各方合作和交流的桥梁与平台,不断推动我国城乡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
李 萌 |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
李萌理事长表示,《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的连续出版,对于我国乃至国际社会了解和评估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支持及时发现调整策略,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一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和支持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将继续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分支机构和社会力量加入到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共同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随着各地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期待更多来自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能够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作中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02 报告发布
报告解读
高秀秀
《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联合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高秀秀秘书长介绍:联合国相关机构和各国学术机构一直在跟踪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进展和水平,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作为国内第一部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11的评估报告,能够为城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1. 政策指引章节主要回顾了2023年度我国在城市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对国家、地方两个层面针对目标11制定和发布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导向解读。2. 城市评估章节选择了32个副省级和省会级城市以及107个具备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建设基础的地级城市进行评估。3. 实践案例章节选取了6个城市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报告揭幕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李萌,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季,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工商联主席、山东省总商会会长王随莲,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枣庄市委副书记、市长翟军,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于洪文,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晓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超峰共同揭幕《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英文版已于2024年11月4日,在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召开期间在埃及开罗发布)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1评估报告: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4)》中、英文版示意
随后,与会嘉宾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论坛现场
03 全球进展与科技创新
主持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晓彤
我国可持续发展进展
孙 洪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总工程师

孙洪总工程师从国际和国内视角系统梳理了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中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目标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发展策略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进程,其中特别提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及其成效。
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
应 盛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国家官员

应盛先生探讨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应盛先生表示,联合国人居署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和数字技术在城市中的部署,将“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作为五大旗舰项目之一进行推广。他还描绘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城市愿景、数字城市全景技术图谱、数字城市治理路线图,并提出了合作倡议。
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景 泉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教授

景泉副总经理从中、微观的尺度展示了在绿色低碳、城市更新、高品质人居环境、乡村景观营造、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建筑实践;以重庆市南川区大观园乡村旅游综合服务示范区、长垣老城护城河景观设计、重庆綦江区东站城市更新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共享配套设施等项目为例,介绍了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健康住宅支撑居家健康服务新业态
张 磊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磊主任介绍了健康住宅理念的缘起、理念发展以及我国在健康住宅方面的研究历程和建设技术体系发展;以宁夏中房玺悦湾健康住宅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国健康住宅的特点和实践;还深入探讨了智慧健康服务的新业态,研判了以主动健康为核心的住宅发展新趋势,以健康住宅为载体的居家健康服务未来图景。
景观特征营造支撑乡村建设的全球经验
宇振荣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宇振荣教授介绍了景观特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中国城乡建设中的景观战略;针对我国城乡发展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理解生命共同体理念,运用景观方法、开展景观特征评价,研发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枣庄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解读
邵超峰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邵超峰教授介绍了《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枣庄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系统评估了枣庄市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进展。评估结果为枣庄市研判重点方向、总结建设成效、制定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指引。
04 地方实践与能力建设
主持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 何建清
从全国乡村建设总体情况看未来发展趋势
张秋玲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乡村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想存发展和建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秋玲研究员从中国乡村建设的总体成效、当前存在的主要短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不平衡明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有差异、乡村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乡村建设投入机制不健全等短板问题,对乡村建设趋势进行了研判和思考;从探索城乡融合、加速农村产业融合、加强村庄规划实效性、提升乡村自身保障能力、提高统筹谋划建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指引。
连片打造 全域提升
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武 斌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人民政府镇长

武斌镇长分享了枣庄市徐庄镇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的经验。武斌镇长介绍,石嘴子村重点通过传统民居微改造,采取“村民+国企+村集体”的合作开发模式,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尖山云顶片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探索山区联村发展等方式,发展生态旅游;葫芦套村通过实施景区焕新工程,共同提升景区和人居环境;藤花峪村重点发展电商创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基于抱龙经验的乡村规划思考
段德罡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德罡教授介绍了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产业资源引进、建立五方共治、开展千万工程建设的乡村建设历程。段德罡教授基于契合时代、保用结合、城乡关系、村际结合、产业为民、社会转型的学术思考,描绘了“和于时代、和于自然、和于城乡、和于百业、和于近邻、和于乡党”的和美乡村理想图景;从价值准则、加强县域统筹、划定发展单元、生态价值转换、立足存量发展、村庄建设引导、发展“为村产业”、突出村民主体等方面对乡村规划提出了启示。
不上锁的景亢村——“六个共同”建成民族团结丰景线
艾 蕊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艾蕊书记讲述了景亢村如何从传统农业村转变为民族团结、生态美丽的旅游目的地的故事;分享了她和家乡群众通过“六个共同”(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的方式互帮互助,改善乡村人居和旅游环境,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亲历。
园林博览会新模式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园林博览会为例
林 鹰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生态园林专委会主任/教授

林鹰教授介绍了园林博览会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力;并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园林博览会为例,分享了合肥市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更新,以盘活闲置土地、激发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为目的,在增强城市生态基础、补齐服务短板、改善百姓民生、保留城市记忆、增加科技亮点、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的探索。
科技项目识别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例
于天舒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

于天舒博士针对如何迅速在大量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政策文件中获取关键信息,建立结构化联系,以可视、易感的方式展现关系的现实需求,提出了运用知识图谱技术解决科技政策文本的语义挖掘与知识结构化解析的解决思路。于天舒博士介绍了模式层构建、知识抽取、数据层构建等构建知识图谱的技术环节,并以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应用建议。
发布会最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周海林作总结发言。周海林秘书长对论坛的承办单位和所有参会嘉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期望论坛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集聚决策、技术、产业等资源的参与;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下一步推进提出了建议。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