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召开城市低碳绿色发展论坛

仅以全球2%的面积居住着超过全球50%以上的人口,目前城市产生了全球2/3的能源消耗和70%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城镇化不断加速,城市在能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将迎来巨大挑战。

827日,我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城市低碳绿色发展论坛,主任委员张九天主持会议,他指出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将对全球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城市低碳发展需要专家和国际机构的经验与地方实践紧密结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促进国际机构、高校院所和城市的密切沟通交流,为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1986年,我国开始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2018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圳市、太原市、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95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再“落子”,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湖南省郴州市、云南省临沧市、河北省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认为,近年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突破,通过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深圳、太原、桂林、郴州、临沧、承德等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代表介绍了示范区在转变发展理念、低碳绿色转型方面先行先试的经验。深圳市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市,碳排放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量5672万吨,总成交额13.52亿元,推动万元GDP能耗、水耗达到全国最优水平;太原建设“煤改气”“煤改电”供热工程,水和大气污染瓶颈取得突破;承德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生态环境创历史最好水平。我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贤主持了圆桌讨论并指出,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蕴含的结构性潜能最大,示范区给城市低碳绿色发展做出了很好的“样板”。

“近年来,示范区围绕不同建设主题推进的各项创新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建议,要以示范区和实验区为载体打造新发展理念落地示范、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实施的现实样板,为国内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为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经验。

参会专家也为城市在推进低碳绿色转型方面建言献策,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提出,要通过绿色城镇化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以“公园里建城市”的生态文明思维而不是“城市里建公园”的工业化思维建设城市。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方莉指出,城市对全球减排至关重要,全球29个特大城市到2050年能够贡献12%的减排潜力,应抓住疫后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增加“新基建”在城市中的绿色生态应用,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加速中国城市的高水平发展,特别是要鼓励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较发达城市群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主任周卫东介绍了中国-雄安低碳经济合作项目(LEEP)和城市交通转型(TUM)两个可持续城市创新项目,在低碳能源、家庭节水方面为低碳城市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能源与绿色金融项目总监王伟康了以绿色复苏助力城市低碳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她提出,要把握绿色复苏的窗口期,推动基于自然的系统性改革,利用1.5℃城市交流平台,促进知识技术的交流。

我会秘书长周海林做了会议总结,他说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视角和疫后经济复苏的新形势下,研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如何深入推动低碳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等国内智库和研究机构代表,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能源基金会等国际知名NGO的代表,深圳、太原、桂林、郴州、临沧和承德等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代表参加会议。此次论坛促进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与国内智库机构、国际组织等从多角度开展了对话交流和经验分享,对新形势下的城市低碳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认识、新路径和新举措,为加强各方面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布日期: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