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试点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机制及其异质性

2023年7期  
作者: 闫里鹏,牟俊霖
作者单位: 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低碳转型是未来中国的发展主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项硬约束将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该研究以低碳城市试点作为研究低碳转型的代表性政策,首先基于典型经济事实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了中国可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低碳转型方式,然后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DID方法研究了该政策对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城市劳动就业的影响差异,并分析了其内在的机制,最后又基于实证结论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角度阐述了该政策导致城市低碳转型存在两条不同路径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①低碳城市试点对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城市劳动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政策增加了第一批试点城市第二、三产业劳动就业和总劳动就业;增加了第二批试点城市第三产业劳动就业,降低了其第二产业劳动就业。②低碳城市试点对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城市劳动就业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在低碳城市试点的影响下,第一批试点城市采用集中资源优先发展第二产业的低碳转型模式;第二批试点城市采用集中资源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低碳转型模式。③两批试点城市的低碳转型模式各有优缺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低碳转型模式,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和劳动就业数量增加,其缺点是提高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降低了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即未能提高劳动就业质量;第二批试点城市的低碳转型模式,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提高了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即有效提高了劳动就业质量,其缺点是未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和总劳动就业增加。据此,该研究认为“双碳”目标既可以采用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式实现,但是最优的方式是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切不可盲目采用去工业化的方式实现碳达峰目标。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产业结构;双重差分;劳动就业

浏览次数: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