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理事会组成人员的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组成人员的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是以国家重大决策为主导,以战略咨询为核心,搭建集政策、资本、技术和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智库,为国家、地方和企业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咨询服务。我会第五届理事会设立规模适中的组织架构,包括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实体化的秘书处,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学会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理顺我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

第五届理事会人数为78人;常务理事会规模不超过理事会规模的三分之一,为17人;研究会负责人(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为5人。根据需要,届中将适当增补理事人数及调整理事会构成。理事类型总体分为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减少领导干部所占比例,提高一线科技工作者、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女性科技工作者比例。

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均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员,热爱祖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成就、学风正派、有一定影响、能参加学会实际工作的科技专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热心学会工作的社会人士等。作为独立法人运作的社会组织,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作为决策机构其作用与影响极为关键,理事会必须是一个有能力、有价值,对研究会未来的发展以及其社会影响有积极作用的决策机构,理事会的构成、理事的选择必须考虑研究会未来的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能否吸纳有影响力的企业进入社会组织,是衡量社会组织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会企业理事数量明显不够,计划下一步加大吸纳从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企业加入研究会理事队伍。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组成秉承以下几点原则:

一、从经济层面看,理事相当于企业的股东董事,应对协会有实质性的贡献,在考虑企业作为理事单位时,既要考虑企业家的意愿与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方向与实力;

二、从学术层面看,专家学者不但要有公益心,而且应该在学术专业方面有影响,并且能够以研究会的名义来提高研究会的智库能力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

三、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人士应该利用其社会声誉为协会的事业推广、促进社会广泛关注发挥积极作用;

四、从参与度层面看,热心于可持续发展事业,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并在我会第四届理事会期间积极参加研究会活动的理事;

五、原则上不再续任的理事包括:连续两年未参加过任何活动的、年龄超过70岁的、按规定不允许留任的理事。

六、鉴于社团改革的要求以及研究会转型与未来发展的需要,考虑留有一定数量的名额,待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增补。

鉴于搭建可持续发展智库的业务方向以及为社会提供有价值服务的需要,理事的专业范围定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科技政策等研究领域;留任理事的原则为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热心学会事业、支持参与学会活动等;新增理事的原则为秘书处推荐人选、研究会老领导推荐人选、同时兼顾分支机构及单位会员的代表性;将企业会员的范围定在环保科技、智慧城市、康养与休闲产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技术等领域;此外,我们将发展与兄弟学会、协会的伙伴关系,以此为基础确定新一届理事会和单位会员的选择比例。

一、智库型理事主要专业方向包括

1.    资源环境;

2.    社会经济;

3.    科技趋势与科技发展;

4.    思想与理论,尤其涉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家的五大发展理念。

二、技术型理事主要方向包括

1.    资源利用技术;

2.    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设备、检测、信息网络与大数据等)。

三、企业理事

涉及产业方向包括:环保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信息与智能技术、投融资机构(包括基金)、发展战略咨询与规划等方面。

四、管理部门、地方(兄弟)协会、实验区等理事包括:

1.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    省(市)级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以及国家层面相关的协会;

3.    地方研究机构以及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相关的事业单位或公益类机构;

4.    新闻媒体与出版社(尤其新媒体)。

发布日期:2017-10-04